日前,一起“科研用地造别墅”事件遭网民追问。据报道,北京市通州区莱茵湾小区拿着科研用地,却将科研楼以所谓的“别墅”“公寓”名义卖给购房者。目前该项目已被查处,并移转到工商部门,吊销违规销售企业营业执照,违规代理房屋销售的中介门店也被注销备案。网民认为,应排查科研用地违规使用情况,填补监管空白。更重要的是,应严查“科改住”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腐败行为。
监管空白需填补
“该有的监管到底去哪里了?”网民“秦蓓”说,类似科研用地“变身”成住宅销售的现象并非个案。早在2013年7月,北京市国土局曾公布九宗类似案例。据专家介绍,非法改变土地用途,违规企业应承担责任,但相应的监管和具体处罚条例却无迹可寻。可见,有关部门监管的缺位才是土地用途“任性变脸”的关键。
据报道,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,科研用地不可用于住宅居住使用。多位房产销售人员称,北京市没有细化规定科研用地如何管理和使用,也无法审核拿到房子的人是否用于科研项目,所以可看作是监管空白和“灰色地带”。
有网民指出,负有监管责任的政府部门应切实强化监管力度,堵住制度漏洞,杜绝科研楼一再“变身”,防止公众利益受损。
严查渎职腐败
在不少网民看来,科研用地“长出”别墅,监管空白固然有待填补,但更需要彻查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甚至可能存在的渎职腐败行为。 “倘若执法严格,法律法规能够体现到每一个细节当中,监管部门能够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,违法者就无计可施;倘若违法必究、执法必严,又有谁敢以身试法?”网民“赵有良”表示,相关部门应深入查处,不能只是查处违建者和科研用地负责人,更要好好查查执法和监管部门。
网民“王心禾”也表示,科研用地流失,让人心痛。如何让钻漏洞的人不能得偿所愿?是否其他科研用地都在正当使用?能否杜绝下一宗用地流失?明晰这些问题就看有关部门能否反思这次事件,认真地加以解决。莱茵湾房屋买卖的背后,是否涉及土地非法交易和开发,是否涉及腐败,有关部门应依法调查。如果莱茵湾事件折射出政策法规不健全问题,那么,面对今后的土地管理,政府有关部门应全面调查科研用地使用情况,并针对问题织密法网责无旁贷。(记者 张小洁 整理)
-
男子900万购别墅发现是“科研楼” 专家:监管存空白
在北京做生意的王鑫(化名)最近正为购房的事发愁,他于3月23日网签的通州区莱茵湾一期一独栋别墅,不动产权证土地用途为“科研楼”。但根据《土地管理法》规定,科研用地不可用于住宅居住使用。2021-01-16 07:29:37
-
北京:擅改土地使用性质将被收回
昨天,市住建委、市规划国土委联合发布《关于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规划建设行政审批的通知》,明确了严格商业办公类项目监管的实施“细则”。2021-01-16 08:20:54
-
多项中长期调控措施正在酝酿 房地产业有望实现软着陆
专家分析,一系列长短相济的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,短期内以“限”为主的调控不会放松;中长期看,土地制度改革、特大城市治理、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建设等措施将陆续出台,房地产业将实现软着陆。2021-01-16 07:26:08

-
穿越历史长河——用镜头记录我眼中的故宫
2021-01-16 10:46:00
-
没公车不下乡,“孙连成”式官员你遇过吗?
2021-01-16 10:16:02
-
时空新闻:世界知识产权日历年主题回顾
2021-01-16 10:16:02
-
合理吗?老人骨折,车主无过错也赔2万
2021-01-16 10:19:48
-
光盘行动:节约粮食怎样从我做起?
2021-01-16 10:42:07